• 电话:0531-82623788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建设

稳就业”能“松口气”吗?

2021-08-2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乔瑞庆认为,就业是居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食”与“业”紧密相连,无“业”则很可能无“食”。就业,是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就能稳生产、稳消费、稳民心,进而稳增长。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8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城镇就业压力依然较大,要继续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宏观政策优先位置,强化政府责任,坚持市场主导,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近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7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达到822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4.7%。这个成绩着实亮眼,得来非常不易。疫情散发状态下,各地疫情防控工作没有放松。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实现城镇新增822万就业人口,充分说明就业优先政策得到了有效落实。但仍要看到,当前就业压力还是很大。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比上月略升0.1个百分点。今年909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中,还有不少人在寻找自己中意的工作。考虑到一些刚毕业大学生“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还可能存在“摩擦性失业”。稳就业始终在路上,不能松口气、歇歇脚。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经济发展的目的。古人说,民以食为天。现代社会,更应该强调“民以业为先”。就业是居民收入的最重要来源。“食”与“业”紧密相连,无“业”则很可能无“食”。就业,是经济稳定健康运行的基础,是最大的民生。稳就业就能稳生产、稳消费、稳民心,进而稳增长。为此,稳就业必须持续发力。

  稳就业,市场主体挑大梁。要着力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市场主体是就业岗位最重要的载体。无论是大企业、中小微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一方面提供现有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在市场竞争演进中互动互促从而创造出更多更有时代感的工作岗位。也许一些传统的工作岗位消失了,但只要市场主体还在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技术升级、财富创造,那么更多新的就业岗位就一定会被创造出来。“青山常在,生机盎然”,此之谓也。一言以蔽之,稳就业就是要在呵护市场主体上下功夫,尤其要在推动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这些就业承载能力强的微观主体发展上下功夫。

  稳就业,市场起主导作用。就业岗位不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提供的,而是发挥市场作用,激发经济活力创造出来的。政府的责任就是抓政策落实,激活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为此,有关部门要综合利用、有效落实促进产业调整优化升级、推动市场主体发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各方面的政策,让市场主体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力度和强度,积极创造就业岗位。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形成合力,稳就业就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效。(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乔瑞庆)


上一篇:刘凤义:从经济视角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下一篇:如何熨平扩大的物价“剪刀差”?
在线客服系统